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宝鸡高新第一中学举办“课程寻真”论坛--游学实践课程解读活动
站在2016年的年底,宝鸡高新第一中学的办学又走过了不同寻常的一年,学生在这一年中收获了什么,学校为学生的成长需要又做了些什么,我们需要给出一个解答。
2016年12月30日,宝鸡高新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校本课程结业会展在校行健馆拉开序幕,学生们在那里释放自己的激情,绽放自己的精彩,汇报自己本学期校本课程的学习成果。
(“课程寻真”论坛—游学实践课程解读活动在我校报告厅举行)
12月30日下午,作为此次结业会展的另一个重要构成,宝鸡高新第一中学“课程寻真”论坛—游学实践课程解读活动正在学校报告厅同步举行。2016年12月2日,教育部与国家有关部委共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把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作为学生“研学旅行”的根本目的,强调“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举办此次“课程寻真”论坛—游学实践课程解读活动,既是我校第一时间积极回应国家的“研学旅行”文件,更是我校全面梳理,总结提炼自己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经验与成果的重要体现。
此次论坛顺势而为,应运而生,受到《宝鸡日报》、宝鸡电视台、《新华网》等有关媒体的高度关注,受邀出席此次论坛的主要领导有:宝鸡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天勋,宝鸡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杨爱魁,宝鸡市教研室主任沈宏军。论坛由教导处副主任张宏主持。论坛共有四项议程:校长吴文博致辞,世纪明德副总裁张兵解读教育部等11部委的《意见》,宝鸡高新第一中学游学实践课程开展成果汇报与分享,胡小平副校长介绍我校课程体系和游学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首先,宝鸡高新第一中学吴文博校长介绍了我校自办学伊始确立的办学理念,办学愿景——为每一位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强调学校旨在培育完整的人,即“要分更要人,要全面的人,要发展的人”,学校办学始终盯着每一位孩子的成长需要。致辞中,吴校长重点介绍了促进学生成长,拓展补充国家课程的校本课程的设计,谈及“学能拓展类课程、兴趣特长类课程、游学实践类课程”各自在育人体系中的不同功能定位,其中,“游学实践课程”之所以深受师生喜爱,成为学校课程的一张“靓丽名片”,就是因为它开阔了学生眼界,增长了学生知识,提升了学生素质,或者说给予了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核心素养。
(吴校长向各位领导及嘉宾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
吴校长的致辞中,明确指出:此次论坛便是基于教育部等11部委所下发的《意见》的宏大背景,宝鸡高新一中对“我们如何更好地落实游学实践课程,助力学生卓越成长”所做的思考。作为国内游学的第一品牌,世纪明德副总裁张兵应邀出席论坛,就这一国家政策性文件做了深入细致的解读。解读中,他不仅历史地追溯了“研学旅行”政策出台的背景,更重点剖析了“研学旅行”集“研究、学习、旅行、行走”于一体的内涵,谈及“研学旅行”的本质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是课堂学习过程中最为有效的辅助手段,通过行走,去更好地“阅读”无字之书,去获取我们所需要的生存的力量。
听过张总高屋建瓴的政策解读后,论坛依次邀请了宝鸡高新第一中学2017届1班游学实践课程参与学生代表李扬帆,家长代表2017届学生张晨蕊母亲陈尚华女士,暑期游学实践课程带队教师代表梁亚博,先后和与会家长、来宾分享了自己的成长体会,家长眼中的孩子变化,教师对游学实践对学生学习成长的体会。据悉,李扬帆同学入校至今,先后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植物园、青铜器博物院体验式学习,清华北大人文励志游学,新加坡发现之旅,英国浸入式研学交流,一定意义上,全程见证了学校在游学实践课程方面为学生所做的努力及带给学生的影响、变化。他诙谐幽默地总结出游学在外,有四大必须品——“伸(护照)、手(手机)、要(钥匙)、钱(钱财)”,并对学生游学期间可能出现的两大突出问题——“适应性”、“想家”,给出了自己的招数办法。陈尚华女士作为家长,特别肯定了学校在游学实践课程上先行先试的魄力,敢为人先的勇气,分享了她的女儿在参加新加坡游学过程中的自理自立,自励自强,懂得感恩,成长显著的几个小故事,让与会家长切实体悟到:走出去才有大视野,放手才能放心。最后把分享掀向高潮的是我校历史老师梁亚博的一番卓识:走出去,你才会发现什么叫国家发展的“日新月异”,你才会明白为什么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什么我们的古人会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感慨。
(李扬帆(fan)同学(xue)讲解自己在游(you)学(xue)过程中的(de)感受)(学(xue)生(sheng)家长分享了自己对游(you)学(xue)的(de)看(kan)法(fa))
论坛的最后,学校副校长胡小平全面具体地介绍了学校的课程方案。他特别强调:宝鸡高新第一中学的课程体系的设计目标是: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课程体系。随后,他就此设计目标,简单阐述了学校课程的设计逻辑,即出于这样的考虑——“当前我们基础教育的最大枷锁:家长在社会裹挟下,把不同的孩子教育的学习目标设定成相同。所以人才趋同性太强,人才的储备和人才的使用上出现了巨大的问题”,我们给出了这样的对策——“人和人绝对是不一样的,拿着培养一个人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所有的人身上,这肯定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要立足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宝鸡高新第一中学课程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分类,分层,分项。即尊重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学校副校长胡小平全面具体地介绍了学校的课程方案)
“好的课程体系就是要能实现民主的课程体系, 为了一个又一个的学生, 为了不同的学生而设置!”胡校长掷地有声的结束语赢得了家长、领导的高度认同,也圆满完美地为此次论坛拉下了帷幕。
最好的课程在路上。行走,是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是为了成为更美的自己!“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宝鸡高新第一中学的课改之路适逢其时,看,我们正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