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正好读书
——记宝鸡高新第一中学语文教研组读书分享交流活动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这个初夏,我们以书为友,与书相伴。5月28日下午,我校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济济一堂,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了一场充实头脑,点燃心灵的读书分享交流活动。
(语文教研组老师们观看读书心得分享课件)
第一个是李英老师向大家推荐了余映潮老师《致语文教师》一书,分享了自己通过这本书学习到的一些适宜的工作方法,并分享了对书中每个部分对自己有所启发的内容。发言结束时她用《致语文教师》封底上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作为年轻的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能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积累资料、提炼经验,可能于一生的教学研究都有好处。”
接着,马婷婷老师分享的是肖培东老师的《教育的美好姿态》。这是肖老师一本记录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对教育、对生活、对语文的思考的教育随笔集,马老师一边深情朗读精彩章节,一边谈自己的阅读感悟。希望这本书能让大家摒弃浮躁,回归本心。学习肖老师“浅浅地教语文”,在教学中寻找自己。
杜娟梅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乌克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她用一个孩子在毕业仪式上挑战自己终于成功的视频导入,告诉我们教师要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为此,教师要有热忱和智慧,教学要有思考和创造,教育要有耐心和方式。正像英国教育学家怀特海所说:“教育只有一门学科,那就是完整地表现生活。”
张宏老师点评了自己聆听后的感悟,希望教师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不断地教育自己,不断地发现自身的不完整与残缺,不断地修炼,让自己站在三尺讲台上更有底气和力量。
最后,吴校长给大家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在读书上要区分读“术”的书和读“道”的书。我们语文老师读书就是要掌握批判的武器,年轻教师要多读一些读“术”的书,加上教学实践和经历,就有了成长进步的基础。用自己的实践去积累,借鉴别人的实践去积累。读的书多了就会上升到读“道”的书,站在“道”的高度去看文章,作赏析,才会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二是关于讲课,最大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你教的课或你教的知识)。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三关于教学,与其用大量的作业去训练,不如让学生多复习,或者多读书。训练要区分时间,划阶段。不同的时间阶段,训练的要求和频次不同。教学应激发思维,创新能力,而不是在扼杀思维,僵化思维。有所放弃,才能有所获得,要引导学生去读书。我们有时间就要去读书,挤出来时间去读书,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胸怀梦想手执卷,一年皆是读书时。
(供稿:语文教研组)